做海的不可以有冤仇人(請用台語)
- 開心 淨
- 10月27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多年前去到一個以潟湖著稱的台南漁村,坐著觀光漁筏到達目的地時,那個人竹子搭的小型碼頭已停了一艘船,船長將船停在那船的旁邊,並要我們跨上那船走了碼頭,再登上潟湖。
上岸後,我滿頭問號,就這麼經過別人的船,彼此是競爭的對手,別人不會不高興嗎?
問了船長,難道別人不會說話嗎,他說:做海的不可以有冤仇人。他說:在海上時,若有大風大浪,或有急難,一起在海上的人可能就是救命恩人,可能因此而獲救,平時怎麼可以跟他們交惡呢。
一個多月前,花蓮光復在遭遇堰塞湖潰堤後,全台灣的人自動地前往援助,出現了無數的"鏟子超人",用自己的時間挖土,用自己的金錢買車票、鏟子、各種物資,累得要命而滿心歡喜。看到媒體出現的畫面鏡頭實在太感人、太催淚了。
有些人沒法親自前去,採用捐款贊助;有些人,則是看著畫面,送上內心的祝福。還有人默默下定決心,待重建後,過些時日去觀光,用新台幣來促進經濟。
台灣位於太平洋上,也像是一艘船,兩千三百萬人同在這條船上。海上可能有著各種兇險,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落難,而我們每一個人也可能是彼此的貴人,在遇難時可以拉彼此一把。
我們同在一艘船上,不但不可以有冤仇人,更希望我們可以愛我們每一個人!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