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無條件正向自我關懷

今天在會談突然想起以下這段往事。

我們很習慣地一直看見自己做不好、做不到的地方,並且以這些來自我責備。但是,其實說不定,我們已經很努力了,但我們常常忘了鼓勵自己。

想起當我還是小大一時,楊國樞老師上我們的普通心理學課,性格心理學那章談到羅嘉思(Rogers)認為一個不快樂的人,若能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,則他可以重新獲得快樂,這樣的環境是:(1)同理心的了解,心理師提供給個案一個如他自己般的理解,接近其不快樂與辛苦的原因。(2)真誠一致的對待,心理師是真誠、真心地對待個案,而不是虛情假意,或者迎合個案。(3)無條件正向關懷,心理師不帶批評地,支持與鼓勵個案的任何想要使自己好起來的念頭或者行為。

楊老師說,這個無條件正向關懷(u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),是心理師提供的環境,支持著個案的思考與行為;但,更積極的目的是,希望個案在這種狀況下,找回自己內在的力量,能夠無條件正向自我關懷(unditional positive self-regard)。這樣個案可以自己幫忙自己,並且逐步能做真正的自己,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,達到自我實現。

他說,那時候很努力地向社會推廣用心理學的知識與方法提升心理健康,並且推動心理師法的立法,覺得得到一些迴響;可是,還是會發現還有好多沒有做到,也有一些人並不支持或了解;因而,不免覺得有些挫折。

他說,在這樣的時刻,會找個沒有的角落,對自己支持與鼓勵,對自己說:「老楊,其實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」!

經過了這麼多年,還很記得前幾年往生的楊老師,在講解這段無條件正向自我關懷的力量與感動。

在我們很努力地為自己的目標前進時,不免會有挫折,甚至走不下去的時刻,別忘了在這樣的時刻,給自己打打氣,給自己力量,摸摸自己的頭並對自己說「做得不錯」,帶著這樣的力量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,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!

 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自我要求 vs 自我允許

前陣子陪家中長輩住院,當晚吃東西時,或許覺得吃得有點兒多,他說"今晚可能會漏氣了(客語)",結果真的吐了;於是就趕緊清理,而他覺得很抱歉。 事後我在想身體不舒服為何會"漏氣"呢?我想這似乎是與一個標準相比後沒能達到的狀態。但,這個標準是什麼?誰訂的?是他自己覺得要表現良好,...

 
 
 

留言


​淨開心地址

106 台北巿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218號5樓之1

 

交通

1. 請搭捷運至古亭站,於4號出口右轉和平東路,再轉乘公車至「師大綜合大樓」或「溫州街口」站,下車步行三分鐘即可到達。一樓是義美門巿。

2. 開車請停台灣師大地下停車場。

營業時間

Mon - Fri: 9am - 8pm 

​​Saturday: Closed ​

Sunday: Closed

聯絡我們

  • White Facebook Icon
  • Line
  • 淨開心官方貼圖

© 2025 by 淨開心心理治療所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