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一起來做心理健康定期保養
- 開心 淨
- 8月1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淨開心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/所長 蕭仁釗
我們台灣民眾大都對於「臨床心理師」、「心理治療」不了解、或沒有接觸過,但透過這次的臨床心理師節接力發表文章活動,或許,您會有對臨床心理師有更多的認識,也歡迎您來進行心理治療,為自己的心理健康找到另一個可行的保健方式。
教科書裡對心理治療下的定義是:「心理治療是雙方互動的一個正式的過程,每一方通常由一個人構成,但有可能由兩個或更多的人組成。其目的是經由精通人格源起、發展、維持與改變之理論的治療者,在專業與法律認可下,使用邏輯上與該理論有關的治療方法,來改變另一方在下列任一或所有的無能或功能不良所帶來的苦惱:思考上的異常;痛苦或情緒不舒適;或行為的不恰當」。
以這個定義來看,是一位心理學專家用其所學,來幫助另一個人改善思考、情緒、與行為方面的苦惱。同時,也是一個人在自己遇到困難時,找心理治療的專家尋求解決之道,是一項積極的維護心理健康的行為。
不過,民眾們對我們充滿了想像甚至於是迷思,如,來談的人都是有問題的人;來談的問題十分嚴重;或者,有些人不想談及自己的傷心往事,或是有些難堪、沒面子的個人經驗;也有些人會覺得心理師都在說教,而且覺得那些道理我都嘛知道幹嘛花時間花錢去聽。(在我們台灣人的文化裡,遇到上述困難時,習慣上是去寺廟裡向神佛們說,或者上教堂向上帝述說。但不習慣對一位陌生人、專家談自己的心事)
但,實際上,走進心理治療所來看心理師可以是件很健康的事。我們會去做「定期健康檢查」,基本上沒有疾病,但在做預防保健──如果沒病可以獲得心安,如果出現狀況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心理方面也可以是如此,不必等到出現思考、情緒、與行為症狀才來找心理師,也許可以在心理沒有狀況,或者已有一些許困擾時,先進行心理治療,以提升心理健康或預防問題擴大。
輔大臨床心理學系李錦虹老師曾用汽車保養作比喻:每五千公里會去保養廠保養汽車,更換機油或其它零件,但是不曾想過要「保養自己的心」?對啊,我們會去吃頓大餐、去做SPA,或者出國旅遊來照顧身體或者犒賞自己,但是國人好像沒有習慣定期照顧好自己的心!
在此在提供一個觀念,來看臨床心理師可以是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,同時也可以是正向地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。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提出「正向心理學」的觀念,主張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可促進美好的人生。他認為可以將焦點從疾病與不快樂的零度以下的負面生活,轉而朝向零度以上有正向價值的人生──也就是有意義、有目標,充實而美滿的快樂人生。
在這裡所謂的「零度人生(zero life)」是沒有憂鬱,沒有感到不快樂、不無聊,也沒有感覺壓力,也沒有遭受重大挑戰或失敗,也沒有與親友有所爭執;但是沒有幸福、快樂,也沒有人生的意義。這樣的生活沒有什麼不對勁,但也沒有什麼值得慶幸之處。
也許我們生活上過得不快樂,或者沒有不快樂,但就是提不起勁兒,推薦您們可以找臨床心理師談自己的狀況,或許可因此脫離負向人生、零度人生,而找到零度以上人生(above zero life)的目標與方法,邁向生命的豐盛與圓滿。
每年的5月15日是我國的臨床心理師節,歡迎您們來到臨床心理師在醫院的診間,或到社區裡的心理治療所,找臨床心理師做定義的心理健康保養。讓我們不僅可以擺脫生活中的不快樂,更積極地是讓我們活得更愉快、更投入、更有意義,讓生命更加幸福!喜悅!平安!自在!祝福您們!感恩!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