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比收驚還有用

地震後有好多救災的單位進駐,派來了各科的醫護人員前來,可是呢,如果掛了個招牌寫「身心科門診」或「臨床心理師」幾乎都門可羅雀,只見旁邊的「收驚」則大排長龍。也難怪如此,我們文化裡的安心之道原本就在宗教信仰裡,受到地震驚嚇自然找到收驚的師父幫忙。更何況,民眾們可能只覺得自己「受災、受驚嚇」,但不覺得自己「心理有病」得看身心科醫師或者臨床心理師吧!

有一回(可能是1999年12月的樣子),我們在東勢街頭聽到宣傳車講道“今天下午在鎮公所禮所,台大心理師教授吳英璋來教導災後親子相處之道”。咦,奇怪,明明吳老師當天就不在東勢啊,怎麼會有這個活動,但是呢!我們這群弟子們也都上陣代打了(不知有沒有記錯,當天吳師母剛巧來東勢,就由她代表老師致詞)。

分組帶領討論,我分到的是一組爸爸媽媽(好像有些學弟妹帶的是一群小朋友),差不多的模式,先請他們發表地震時的狀況,再分享地震後他們是如何調適的,然後有時間帶大家做放鬆訓練。

記得有位年輕的爸爸說他六歲的兒子,本來自己會洗澡、刷牙、上床、整理書包的,可是地震後變得好愛哭、而變得好黏人,好像地震把孩子給震小了、震回去了!於是我問他,是怎麼幫孩子的,他說,沒辦法啦,只好陪他。一開始陪他洗澡,等他自己玩後,就退到門邊,然後退到門後,這時孩子喊「爸爸」,他就探頭說「我在這啊」,再安定後他又退到門後,他說他現在己經可以像地震前一樣,坐在客廳裡看報、看電視了。這位爸爸應該不是學心理學的,可是他很巧妙地運用了「系統減敏感法」,提供了孩子安全感,成功地幫孩子克服了自己洗澡的恐懼。他做得超讚的,幫助孩子長大回去。而我,聽到後給予掌聲鼓勵,做得真讚!

有另一對是40歲左右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參加。他們說,二個分別是歲與6歲的男孩,地震後變得很易怒、兄弟倆很容易爭吵。原本面對重建、面對亂糟糟的家裡,就很心煩了,他們一吵,更煩,有時還會動手處罰兩個孩子。同樣地,問他們怎麼做。他們說有一回兩兄弟不知在搶什麼(隨身聽耳機之類的),媽媽安撫他們“強強”要受不了了,於是她對先生使個眼色,兩個人交棒,爸爸剛才休息夠了,一來就了解兩兄弟在吵啥,然後說“哥哥要讓弟弟,弟弟尊敬哥哥,兩人輪流玩”,這個煩亂的場面。這對夫婦對自己的情緒有所覺察,並且互相支持,互相幫助,也幫助孩子與整個家庭安定下來。同樣地,他們好棒,給予掌聲鼓勵!

結束時,那對夫婦中的太太走過來向我致謝,謝謝我帶領他們敍說自己、並自其中得到小團體的支持,也得到了紓壓的效果。離開前,她說“老師,您帶的課程比收驚還要有用餒!”哈,這可是我在重建區裡服務這麼多年,唯一一次贏過收驚啊!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無條件正向自我關懷

今天在會談突然想起以下這段往事。 我們很習慣地一直看見自己做不好、做不到的地方,並且以這些來自我責備。但是,其實說不定,我們已經很努力了,但我們常常忘了鼓勵自己。 想起當我還是小大一時,楊國樞老師上我們的普通心理學課,性格心理學那章談到羅嘉思(Rogers)認為一個不快樂的...

 
 
 

留言


​淨開心地址

106 台北巿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218號5樓之1

 

交通

1. 請搭捷運至古亭站,於4號出口右轉和平東路,再轉乘公車至「師大綜合大樓」或「溫州街口」站,下車步行三分鐘即可到達。一樓是義美門巿。

2. 開車請停台灣師大地下停車場。

營業時間

Mon - Fri: 9am - 8pm 

​​Saturday: Closed ​

Sunday: Closed

聯絡我們

  • White Facebook Icon
  • Line
  • 淨開心官方貼圖

© 2025 by 淨開心心理治療所.

bottom of page